原创 政策礼包加码 春节市场火今天开的什么特马 结果热
祥龙摆尾辞旧岁,金蛇纳福启新程。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消费旺季,人们纳福迎春、走亲访友,办年货、贴春联、吃年饭、逛庙会,共享团圆欢乐。今年春节假期增至8天,且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为扩大消费带来新机遇。从节前诸多迹象看,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红火可期。比如,春运交通出行预计将创下历史新高,春节档电影预售总票房连破纪录,全国网上年货节零售额在春节前已超7000亿元。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期间,各地还将围绕过年民俗、美食、冰雪、避寒、康养、亲子、研学、演艺、时尚、国潮等重点消费需求,举办超4000项约2.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今年春节消费市场,有几个新特点值得关注。
非遗年味成潮流。2024年12月,春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中国年味与世界共享。2025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游客对于“追着非遗过大年”热情高涨。出行服务平台上“非遗游”相关搜索热度大幅上升,北京庙会、潮汕英歌舞、广东醒狮、西北社火等民俗活动,以及簪花、扎染、剪纸、宣纸、漆扇等手工技艺均是热门体验项目,“非遗大集”“非遗潮玩”“非遗年货”等受到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
以旧换新送“红包”。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换出了消费新动能、换出了绿色可循环,更换出了生活好品质。2025年我国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每件最高可补500元,买冰箱、洗衣机等12类家电产品每件最高可补2000元,政策“红包”诚意满满。考虑到节日期间的消费需求,近日中央财政已经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确保政策能够顺利接续。春节具有辞旧迎新的特殊意义,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加码,节日消费市场将更加红火。
超大市场优势显。我国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广阔和丰厚的消费市场,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拓展,冰雪消费、首发经济、银发旅游等新增长点逐步形成,先回家探亲、再出行旅游、最后返工返学的 “转场式休假”成为春节消费新趋势。同时,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向全球张开怀抱,积极扩大进口共享发展机遇,2024年我国进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智利车厘子、西班牙火腿……越来越多“洋年货”摆上了百姓的春节餐桌。
时序交替,万象更新。春节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故事。(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熊 丽)
“预约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环节是计算最高可贷额度,这和地段的估值、夫妻双方公积金共同余额、存缴基数的总额等有关。等结果的时候还挺忐忑的,不过还好最后批出的额度和算的差不多。”李欢提醒说,还有个要求是要把消费贷、信用贷等结清。她第一次申请没通过,是因为有笔装修贷没还完,还清后拿着结清证明又去审核了一次。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 张鸿陪]此前经历波折的中澳关系近期一步步回稳。两国不仅在葡萄酒、风塔、大麦等经贸领域达成共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将于11月4日至7日访华并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Vaughn Barber)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他对澳中贸易的复苏持乐观态度,并认为阿尔巴尼斯此访是进一步加强两国商业关系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