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246天天彩免费资料大全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中国外贸连跨42、43两个万亿级大关,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从增量看,全年外贸增长规模达2.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1年的外贸总量。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外贸顶住压力、迎难而上,货物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全球经贸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三个“更加”彰显新活力
近年来,锚链、叉车和矿山专用设备等成为江苏靖江外贸出口的新名片。据靖江海关统计,2024年前11个月,该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493.1亿元,同比增长55.4%。
过去一年,广大外贸主体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外贸实现了质升量稳的目标。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孟岳用三个“更加”概括2024年外贸运行特点:
增长步伐更加稳健。2024年,我国进口增长了2.3%,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连续举办了7届进博会,为全球的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平台。
创新活力更加强劲。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将近70万家,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已经提升到59.4%,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进出口增长了10.8%,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提升到了6%,更多优质产品可以直达海外消费者。
发展布局更加开放。目前,我国对传统市场进出口保持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提升到了50.3%。中国已经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全球分工体系中坚实可靠的组成部分。
持续注入绿色新动能
邮路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等试点运行,有效提升了上海口岸跨境电商物流运作整体效能。据上海海关统计,2024年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出口单量同比增长12.4%。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到了2.63万亿元,总额比2020年多了1万亿元。
“绿色贸易领跑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正为外贸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
在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在绿色交通领域,我国铁道电力机车出口量连续5年保持增加,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不断显现。目前,我国167个综合保税区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在促进制度型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说:“2024年,综合保税区合计进出口6.7万亿元,增长4.7%。也就是说,平均1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就贡献了超过1亿元的进出口。”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孟岳认为,2025年外贸发展仍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全球经贸仍处于复苏进程,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3%。二是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显现,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三是外贸新动能加速释放,绿色化、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四是稳外贸政策接续发力,为企业创新升级、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多支撑。五是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为全球商品提供了更多机遇。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部署在20个城市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口岸营商环境,同时深化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全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创新发展,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首先要坚持伙伴定位。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日在一些产业领域开始出现竞争,我们也感受到部分日本企业对此心存顾虑和防范。但毫无疑问的是,合作共赢仍是主流。这次两国领导人旧金山会晤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重新确认了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定位。那么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要坚持互为合作伙伴属性,继续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不能让输赢多寡的竞争逻辑主导和定义中日经贸关系,而是要在更广阔的合作中相互促进、彼此成就。
我们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这些领域都具有高成长性和强赋能性,将培育打造一批万亿元级新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领域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中日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希望中日双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两国各自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