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2024香港最新资料春走基层)福建永定“米腊尝”:传统年味的延续
中新网福建永定1月14日电 (黄秋萍 陈景彬)“米腊尝”是永定客家人的传统年味之一。“米腊尝”形态与“沙琪玛”很像,但口感较之更为酥脆,一口咬下去,香、甜、粘、酥、脆,散发着甜美的味道。
客家人每逢春节走亲访友,定能在家家户户的果盒里看到米腊尝。那一方小小的米腊尝是客家永定的传统美食,也是永定人难以忘怀的儿时味道。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越来越浓。每当这个时候,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洪山镇刘荣芬师傅家里就会飘出阵阵的香味,传统手工美食——米腊尝制作在这里热闹上演。只见刘师傅按照一定的比例把炒好的大米、花生、芝麻均匀地和在一起,放入正在熬制的麦芽糖内迅速搅拌,再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内,然后用木推子将其均匀铺平,随着米腊尝慢慢地冷却,再用厚重的木滚筒反复压平压实,切成一块一块,装罐打包,这样“米腊尝”就做好待售了。
刚出炉的米腊尝,散发着香甜的味道,每到这个时候,十里八乡的人总会来到这里感受浓浓的“年”味。
“咬上一口,香、酥、脆、甜,满口留香。每次吃米腊尝就感觉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一口吃进去,满口都是儿时的味道,真的是太好吃啦!”永定区洪山镇田梓村村民刘金梅说。
“制作米腊尝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水,糖水的熬制的好坏决定‘米腊尝’的品质,我们在熬糖水的时候,须按照配比将水、白糖、麦芽糖逐一放入大铁锅,待中火煮开后改至小火。为了防粘锅,要不停地搅拌,直至白糖和麦芽糖完全融化,直至糖水变得黏稠,用筷子沾一点黏稠的糖水到一碗清水中观察其拉丝程度,才能将火慢慢熄掉。”传统手艺人刘荣芬说。
据刘荣芬介绍,自己从16岁开始就跟父母制作米腊尝,在过去,每年的冬至一过,家家户户开始制作米腊尝作为新春的茶点,村里户户飘香,年味儿十足,整个春节期间,它是走亲访友不可或缺的随手礼,是当地增进亲朋邻里感情的美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大山去创业,当地制作米腊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不过刘师傅却没有放弃,40多年来,他靠着这份手艺,不仅自己致富了,还带动了周边的村民就业,每年临近年关,他就会雇上村里的几个劳动力,一起制作米腊尝,他所做的米腊尝不仅在当地成了畅销的年货,毗邻的乡镇也逐渐爱上了这一手工美食。
“我们的米腊尝从10月份开始做,到现在一共做了五六千斤,基本上都是老顾客订购。我们村有不少乡亲在大城市工作,这些乡亲都会找我买家乡的米腊尝寄出去。在他们看来,只有家乡的米腊尝,才有家乡的味道,才是真的过年。”刘荣芬说,“这也是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手工制作米腊尝的初衷,我会坚持下去。”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零食已经占据了客家人的年货空间,不过,无论岁月如何流逝,新品如何迭出,对刘师傅来说,制作米腊尝,除了赚钱,更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而对于客家人尤其是在外过年的客家游子们来说,米腊尝更是一种传统年味的延续,一种绵绵不断的乡愁。
“小的时候吃米腊尝感觉就是要过年了,是我们当时最开心的事了,现在在外学习,最怀念的也是这些儿时最为熟悉的年味,现在吃米腊尝感觉就是很幸福。”外出大学生张琳露说道。(完)
[#政协委员建议元旦端午中秋高速免费#]#政协委员建议周六日高速路半价#今年全国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高速通行收费政策的提案》。他认为,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高速公路收费制度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因此赵长龙建议,增加元旦、端午节、中秋节三个节日高速免费通行。另外,推行公休假期(平时六日)高速出行收费半价试点政策,建议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部分路段率先推行公休假期(平时六日)高速出行半价试点,使人们在选择出行时间上更加灵活,缓解扎堆出行压力。(央广网记者 王晶)
经查,刘捍东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反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权违规为他人职务晋升调整提供帮助;把手中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利益,纵容、默许亲属利用本人职权谋取私利;政绩观扭曲,揽权妄为,在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沆瀣一气,大搞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土地出让、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