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京启动第三代社保卡第二批管家婆2024全年免费资料集中换发
中新网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日发布通知,北京市启动第三代社保卡第二批集中换发,涉及海淀区、丰台区、通州区和延庆区四个区的参保单位在职职工300余万人,可由单位组织,通过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北京民生一卡通微信小程序、京通小程序等线上渠道申领。
对于已开展换发工作的西城区、石景山区、怀柔区、房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平谷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尚未申领第三代社保卡的在职职工,可以在第二批集中换发期间继续申领。
集中换发阶段采取线上申领形式
北京市集中换发阶段采取线上申领第三代社保卡的形式。参保人可通过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京通小程序、“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北京民生一卡通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服务渠道申领。在职职工须在参保单位通过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开通集体申领后办理。第三代社保卡集社会保障、就医结算、交通出行、公园游览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既是一张社保卡,也是一张办事卡、民生卡、就医卡、银行卡。
第三代社保卡自申领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完成制作,参保人可通过两种方式领卡。一是选择“合作银行服务网点”领卡,根据收到银行发送的短信通知,到所选择的发卡合作银行服务网点领取第三代社保卡,可现场启用社会保障功能和激活金融功能。二是选择“邮寄”领卡,由发卡合作银行提供寄递服务。参保人收到卡后,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启用社会保障功能,激活金融功能可就近到发卡银行任一服务网点现场办理。另外,参保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联系换发银行在制卡完成后上门发放,并同步启用社会保障功能、激活金融功能。
第三代社保卡未换发并激活前原卡可继续使用
下一步,北京市还将启动三批次集中换发。其中,第三批自2025年5月起,组织东城区、朝阳区、门头沟区和密云区等4个区的参保单位在职职工开展集中换发。第四批自2025年8月起,组织全市所有个人参保人员(含18岁以下未成年人、18岁及以上在校大学生、以灵活就业方式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人员等)开展集中换发。第五批从2025年10月起,组织全市所有离退休人员开展集中换发。从2026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将进入常态化换发阶段。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示,个人在没有换发第三代社保卡或已换发未激活前,原社保卡不会停用、不设有效期,可继续使用。同时,请参保人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在申领和使用第三代社保卡过程中谨防诈骗。本市人社部门和各合作银行不会发送含有网页链接的短信或邮件通知,也不会向单位或个人索要社保卡金融账号和支付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如收到含有网页链接的短信或邮件通知,请认真甄别、切勿轻信,保护好个人资金安全。如遇问题,可关注“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或拨打96066咨询。(完)
11。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数字服务平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新疆能源和气候优势建设数据中心,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向新疆转移,推动新疆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加快国际通信设施建设,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支持新疆面向中亚国家,加快布局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乌鲁木齐片区与中亚国家依法有序开展数据信息交流合作,推动实现数据信息服务、互联网业务等领域互联互通。
8。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聚焦棉纺、番茄、硅基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提升内外标准一致化水平。统筹推进棉花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认证品牌。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综合展会开展组展招商工作,安排一定面积展销特色产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减免。加强非商业性境外展会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参加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开展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批发市场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举办特色产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电商平台等设置特色产品专区。
9。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服装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纺织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棉纺织业,打造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提高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能力。利用现有对二甲苯(PX)产能,打造炼化纺产业链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纺织服装和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皮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林果、葡萄酒、乳制品等特色产品加工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支持新疆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转移,通过整合中亚国家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的重要节点,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依托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