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站房工今晚必中一码一肖澳门程正式开建
中新网成都2月9日电 (刘忠俊 王晓飞 张凯)2月9日,伴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声,新建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成达万高铁”)渠县北站、乐至站同步开建,标志着成达万高铁站房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工作。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5/250209/9e9c76c2-c735-4a68-830a-1d991aa0123e_zsite.jpg)
据了解,此次率先开工的渠县北站建筑规模8000平方米,2台4线,线侧下式站房。建筑造型取义于代表汉代建筑的高重顶,整体造型以现代大气的建筑风格为主。方案采用平顶式构图,坚挺的立柱托起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厚重而稳健,舒展大气的屋顶微微起翘,可以体现汉代建筑中对壮丽之美的追求,幕墙取自汉代石砖堆叠的形式,阶梯状向上与屋顶自然呼应。“此次共承建营山西、渠县北、开江南及岳溪4座站房,将以科技赋能开展‘智慧工地’建设,积极应用‘四新’工艺,精心组织、精细施工,将四座站房打造成为兼具‘颜值’与‘内涵’的铁路客站。”中铁八局成达万高铁站房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郭伟称。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5/250209/a12f7b88-fb31-411b-8a7b-c8fedd7f8e98_zsite.jpg)
同一天,成达万高铁乐至站首桩也顺利开钻。该站房建筑规模14000平方米,2台4线,线侧下式站房。造型取自与山水环境交织融合的川南民居形象,以层叠斜屋面设计与山体起伏相呼应,呈现迎山川之水的意向,以立面进退关系丰富建筑层次,且将绿意植入建筑之中,形成惬意的旅途环境,呈现出一座简洁舒展、合聚向上的新中式交通建筑。“乐至站是当地首座高铁站房,也是成达万高铁与成渝中线交汇共用站。”中铁建工集团有限成达万高铁站房工程指挥部项目总工刘一樉表示,此次开钻的桩基采用干作业旋挖成孔施工工艺,项目部将在施工中对钻进、成孔、清孔等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成达万高铁全线设车站13个,其中新建乐至、蓬溪南、营山西、渠县北、达州南、开江南、岳溪等7座、利用成宜高铁天府、天府机场和资阳西车站,引入既有站遂宁、南充北、万州北站。成达万高铁公司总调度长肖霞林表示,成达万高铁线路工程全线133座隧道已贯通117座,桥梁和路基工程已完成66.5%和80%,站房工程启动后,全线进入施工攻坚阶段,工程建设也按下了“加速键”。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5/250209/03be8e18-98e6-46ae-8df7-350030003d85_zsite.jpg)
成达万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西起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站,途经四川省资阳市、遂宁市、南充市、达州市及重庆市开州区、万州区,接入既有郑渝高铁万州北站。正线全长47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设工期5年。建成后,将形成成都直达中原和京津冀地区的便捷客运通道,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对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
本年度入选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其中,“核孔复合体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的研究,解决了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未来实现植物远缘杂交、创制全新的植物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的研究,实现肠道菌群的精准调控,开辟了疾病预防、诊断、干预新路径;“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的研究在药物研发和筛选、个性化医疗、环境评估、航空医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入选项目都是面向生命科学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解决热点问题。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