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财政政策向消费注入强劲动能246天天好彩蓝月亮精选 744.cc
提振消费,需要让百姓有钱消费,也就是增强消费能力,财政资金补贴可以发挥直接、立竿见影的效果。还需要居民具有一定收入水平和经济能力,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才能让消费升温更持续。
今年春节,用新手机发出新年祝福的人将比往年更多。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手机等数码产品也可以享受购新补贴,消费者热情高涨,纷纷借此机会通过“国补”购买新手机。这仅仅是“两新”政策有力促消费的一个缩影。“买买买”热潮的背后,积极财政政策的真金白银支撑,向消费注入了强劲动能。
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其中,消费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百姓民生。去年以来,我国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措施,特别是探索使用大规模中央财政资金直接用于百姓消费,专门安排了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国补”力度可观,消费者乐享实惠、激发换新热情,促进了消费市场升温。以汽车、八大类家电产品为例,分别带动销售额9200多亿元、2400亿元,政策成效十分明显。由此可见,财政资金起到了重要撬动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25年重点任务时,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项。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可以说,新年伊始的“国补”手机热潮只是一个开端,今年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力度和效果值得期待。
提振消费,需要让百姓有钱消费,也就是增强消费能力。在这方面,财政资金补贴可以发挥直接、立竿见影的效果。按照安排,今年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目前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支持各地做好政策持续实施的衔接工作,充分保障元旦、春节期间人民群众消费的补贴需求。此外,今年对资金需求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部分领域,扩大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显示出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取向。
增强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意愿,在补贴资金加力支持的同时,根本上还需要居民具有一定收入水平和经济能力。只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才能让消费升温更持续。中央明确今年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点赞。只有加大民生投入,完善民生政策,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才能更好解决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既促进消费升温,又点亮美好生活。
如何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达到提振消费、群众受益的效果?一方面,政策落实要突出便民、惠民,简化补贴流程,提高政策执行的便利性、有效性,让补贴资金更快、更便捷地直达消费者,提升群众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要加强资金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财政资金不能成为“唐僧肉”,要切实管好用好补贴资金,特别是防止和严肃查处骗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黄牛”倒卖消费券、商家“先涨价后打折”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可以探索补贴政策与金融支持联动,有效放大政策资金撬动效应。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财政资金用在提振消费的刀刃上,将为扩大内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在用户关心的资费方面,中国移动表示,将探索多量纲的计费模式,满足特定业务、特定客群的信息服务需求。在终端方面,中国移动将联合国内外终端、芯片厂商,加速推动手机、PC、XR、手表等泛终端适配5.5G网络。在产品方面,中国移动将结合5.5G的网络优势,丰富5G新通话、云手机、云电脑等规模商用产品功能和体验,不断打造VR、裸眼3D、元宇宙等创新型产品。
我记得去年3月抵达日本履新时,日本媒体在机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努力维护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一年来,我怀着这样的信念和愿望,同日本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努力推进中日各领域交流合作。对于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我始终主张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妥善管控处理。这不仅是过去两国关系重建发展的宝贵遵循,也是未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