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联储开年“按兵不动”,下一次今天晚上的必中一肖降息何时来?
文/夏宾
2025年美联储首次议息会议结果出炉,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之间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美联储自2024年9月连续降息以来首次出现维持利率不变。
从美联储对外声明来看,近期指标表明美国经济活动继续稳步扩张,失业率近几个月稳定在较低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依旧良好,通胀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高企。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一次议息会议的声明相比,保留了对降息“幅度和时机”的强调,而删除了“通胀向2%目标回落并取得进展”的表述,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这意味着美联储对“再通胀”风险的评估有所增加。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答记者问时称,美国通胀水平在过去两年明显缓解,但相对于美联储设定的2%通胀目标“仍然有些高”。鉴于通胀的进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再平衡状态,美联储本次会议上重新调整政策立场是适当的。
他还强调,美联储不需要急于调整政策立场,特别是在经济保持强劲的情况下,且2%的通胀目标不会改变。鲍威尔认为,需要看到“通胀真正取得进展或劳动力市场出现一些疲软,美联储才会考虑做出调整”。
巴克莱宏观研究团队认为,美联储逆转降息周期的门槛相当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如果需要在利率问题上倒退,可能会对其信誉造成打击。”
该团队指出,一旦数据的整体情况发生变化,包括通胀重新加速、通胀预期上升或失业率明显下降,那么加息可能会被提上议程。
加息反转目前看可能性不大,那么下一次降息何时来?
高盛认为,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加息风险。此外,由于考虑到持续的通胀回落,降息看起来是合理的,但鉴于实体经济的强劲,降息似乎不是必要的。在概率加权的基础上,市场定价过于鹰派。该行的基准预测是,美联储将于今年6月和12月进行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然后在2026年降息一次,最终利率为3.5%至3.75%。
李超认为,未来美国的通胀上行风险正在逐步增加,2025年美国CPI中枢可能逼近3%;当前的利率路径也暂未充分考虑特朗普政策的影响,未来降息预期仍可能进一步收窄。即2025年的降息空间为1次或2次,上半年可能降息1次,但3月未必落地。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本月议息会议鲍威尔立场为‘中性略偏鹰’,但整体基调明确即美联储已回归至相机抉择的政策区间。”李超表示,市场在议息会议期间宽幅震荡,但最终给出的定价方向依然是“降息延续”,美股小幅上行,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小幅下行。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称,从美联储议息会议的结果来看,加息的可能性基本排除,但降息何时再度开始以及幅度,仍要至少等到3月中旬。目前来看,3月降息的概率如何摆动,会是今年第一季度最重要的市场标尺之一。
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发表声明称,密切关注香港基本法第23 条立法对在港经营的美国公民、投资、企业的影响,“国家秘密”和“外部干预”定义宽泛而模糊,对域外适用感到关切。立法将加剧香港国安法实施、削弱香港民众的权利和自由,还破坏“一国两制”框架。请问外交部有何回应?
在用户关心的资费方面,中国移动表示,将探索多量纲的计费模式,满足特定业务、特定客群的信息服务需求。在终端方面,中国移动将联合国内外终端、芯片厂商,加速推动手机、PC、XR、手表等泛终端适配5.5G网络。在产品方面,中国移动将结合5.5G的网络优势,丰富5G新通话、云手机、云电脑等规模商用产品功能和体验,不断打造VR、裸眼3D、元宇宙等创新型产品。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