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干字当头开新局最准一肖一码100%准”系列报道——向海图强新引擎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人民网特别策划推出“干字当头开新局”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各地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场景,见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春节前,在福建福州连江县,渔民们起早贪黑将鲍鱼打捞上岸,赶着过年上市;
广东广州南沙港,迎来装载着超1000柜、总重超2万吨智利车厘子的国际货轮,助力实现“车厘子自由”;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由我国自主建造的40万吨级超大型“海上油气工厂”上部模块起运出境,标志着高端海洋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再突破;
…………
沿着我国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行进,这样繁忙的景象处处可见。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不久前召开的地方省级两会上,沿海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新动向”:山东设专章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提出积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广东明确将把海洋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发展活力,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福建提出加快建设一体化大融合“海上福建”总平台,滚动实施300个以上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浙江将力争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走向深蓝的步履不停,“蓝色引擎”迸发澎湃活力。
耕海牧渔有“新招式”
养殖池内,可见大西洋鲑鱼长势良好。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浙江宁波市象山县的北欧(中国)鲑鱼RAS陆基养殖场,只见大西洋鲑鱼正在成群结队地游动。“这批鱼差不多都有6公斤,很快就能上市。”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安睿对记者说。
大西洋鲑鱼,俗称三文鱼,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与北冰洋交界的水域。2024年,经过四年的海上“牧鱼”,首批象山产三文鱼正式上市,大西洋鲑鱼实现了本土化养殖。
“我们采用世界先进的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培育,养殖用水取自东海,经过多个装置,使水体符合三文鱼的养殖标准,除此以外还通过调节水流,模拟三文鱼自然生长环境。”童安睿介绍,该项目二期正在建设中,三期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届时产能可达2万吨。
新技术让万里之外的水产“游”向我国消费者的餐桌,也驱动着养殖业向“新”发展。
在福建,曾经的鲍鱼养殖企业——福州日兴水产食品公司已经“吃透一只鲍”。“我们的鲍鱼产品从冷冻初加工,到罐头深加工,又升级到鲍鱼小分子肽的海洋生物制品。”该公司负责人江铭福说,随着“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小小鲍鱼已走出国门,远销20多个国家。
从养殖企业到全产业链企业转变的背后,是福建持续发力精深加工、全产业铸链的结果。目前,包含鲍鱼在内,福建的大黄鱼、鳗鱼年产值均突破200亿元,对虾、牡蛎、海带、海参等品种年产值均超100亿元。
在我国广袤的海面上,长着一块块“蓝色良田”,丰盈着“海上粮仓”。生态修复唤醒海洋生命力,点燃蔚蓝深处蕴藏的生机。
在河北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牧场)的冷库内,成千上万粒种子在此“冬眠”。“我们要赶在秋季时从海滩上收集、熟化海草种子,将其冷藏储存,以保持生命力,等待来年春天播种。”公司副总经理周海生说。
经过多年的海草床生态修复,曾遭受破坏的海域,如今已重现鱼虾相戏的场景。通过海底摄像机,记者看到,藻草成林的海底,鱼类畅游,海参静静趴在网箱内。
周海生说,许多渔民从传统捕捞转向开展近海资源养护、绿色养殖、休闲渔业等项目,收入颇为可观,成了生态修复的参与者、受益者。
碧海无垠,一幅幅耕海而作的丰收场景,“跃上”蔚蓝的海面,唱响新时代海洋牧歌。
海洋产业有“新潜力”
海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能否用海水制氢?
两年前,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福研究院)成功破解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难题。“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膜材料,利用海水与电解液之间的浓度差,实现了向碱性电解液补水的效果,真正意义上把海水当作纯净水来制氢。”东福研究院氢能研究所负责人陈屹介绍。
2024年5月,这套技术原理还被“搬上了岸”,东福研究院团队在内蒙古长庆油田完成了试验,实现了将“海水制氢”技术应用于工业废水制氢领域。
蔚蓝的大海如同蓝色“聚宝盆”,我国沿海省份正扩大“海”的优势,深挖“海”的潜力,迎接“风从海上来”的时刻。
在浙江温州,全国首个服务深远海项目的新型功能港——浙江(华东)深远海风电母港项目(以下简称风电母港)一期工程工地上,机器轰鸣。“2025年过年不停工,预计2026年上半年一期工程可以完工。”浙江海风温州风电母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风电母港是集总装集成、核心部件制造、认证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港,能有效缩短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周期,降低运维成本。
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正式投产,其中,“青岛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是该项目主要生产设施。作为原油处理、存储与外输的关键装备,“海葵一号”由60多万个零部件构成,可在海上连续运行15年不回坞,这背后代表着山东海工装备制造的“硬实力”。
在天津渤海湾畔,随着2M北欧Ⅱ线“莫斯科马士基”轮最后一根缆绳解离,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每小时506自然箱的在泊船时效率,一举刷新该航线的全球最高纪录。“我们运用智能分析系统,对作业各环节进行优化,让码头作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公司操作管理部副经理李文涛说。
科技兴海,让海洋产业有了更多“打开方式”,激发出“海”的无限潜力。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2024年的最后一天,在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5#泊位,随着起吊指令的发出,装载物资的集装箱被平稳吊起装载到“新扬州”轮上,自此,北部湾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箱。
这已经是北部湾港连续八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过去一年,我们持续推动‘广西货’走北部湾港,经北部湾港出口的‘新三样’重箱吞吐量大幅增长。”北部湾港股份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向铮介绍。
就在此前一天,一列满载印尼起酥油、海南椰子汁等货物,共90个集装箱的海铁联运班列,从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出,驶向重庆团结村站,标志着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行量达10000列。
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联运中心与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肩并肩”,在投入运营的短短数月间,各式各样运往东盟各国的货物在这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
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而在一水相隔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酣。
2025年1月3日,中国首艘央企自主运营的邮轮“鼓浪屿”号,首次抵达三亚,成为2024年“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实施以来,首艘到港三亚的国际邮轮。该邮轮自香港始发,到达三亚后将继续驶往越南,航线创新性地采取了香港、三亚两地上客的“双母港”运营模式。
“这是三亚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邮轮旅游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对于提升海南国际旅游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三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欣表示。
作为全国首个建成的邮轮专用码头,经过十余年的耕耘,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来”邮轮的目的地,2024年度境外始发的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吞吐量达5.46万人次,首次居全国第一。
港口和航运是对外贸易的“晴雨表”,在过去一年,我国港口的“热度”不减,依港开放的步伐未曾放缓。
广东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量全年首次突破2000万标箱,外贸集装箱占比近50%,作为单一港区跻身全球十大港区之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创造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新纪录;在福建,又新增16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朋友圈”持续扩大……
梦虽遥,追则能达。深耕“蔚蓝”,挺进“深蓝”,向海洋要发展、要增长、要开放,海洋强国建设正踏浪而行,追逐着“蓝色梦想”。
撰文:林晓丽、方彭依梦、张丽玮、付兆飒、赵明妍、顾玉雪、乔姝、陶建、唐心怡、覃心、李学山、王雅蝶、朴馨语
视频剪辑:兰志飞、杨灏昱
视频支持:兰志飞、杨灏昱、方彭依梦、陶建、杨僧宇、赵明妍、王继亮;福州市委网信办、漳州市东山县委宣传部、汕头市委宣传部、广州海事局、珠海海事局、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北部湾港集团融媒体中心
15。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依托信息技术创新风险研判和风险防控手段,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金融分类监管机制,强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工作,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不断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这是黄永宏第五次来华参加北京香山论坛,他评价这是一次“很好的行程”。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10月31日会见了黄永宏。根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何卫东表示,中方愿同新方一道,保持良好合作势头,坚决反对霸道霸凌,共同抵制“脱钩断链”,更好造福两国和地区人民。希望中新两军进一步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加强多边协调配合,为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贡献力量。黄永宏则表示,新方愿与中国军队拓展人员往来、联演联训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中防务合作水平,共同应对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