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台湾1月份PM新一批新增地方债额度下达I转为紧缩
中新社台北2月10日电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经院”)10日在台北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台湾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至48.7%,中断连续两个月扩张,转为紧缩。
综合中央社、中广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中经院指出,经季节调整后,1月PMI下跌2.1%,降至48.7%。除了农历春节的影响因素外,企业观望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点名”台湾半导体产业,认为必须正视特朗普声称要向台湾半导体产业加征关税的主张。
中经院指出,尽管制造业未来6个月展望指数中断连续四个月紧缩、转为扩张,指数攀升5.6%至51.7%,但是特朗普发表关税相关言论的时间点落在农历春节后,此时多数厂商已完成问卷,因此这次调查资料中,厂商未来展望并未反映特朗普言论影响。
中经院院长连贤明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增加了台湾相关产业的不确定性,该机构会密切关注相关信息,评估影响。
另外,中经院当日同步公布1月未经季节调整的台湾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NMI),为连续27个月扩张。不过,受到农历新年假期工作天数较少、1月股市波动剧烈,以及部分住宿餐饮、零售业销售不如预期等因素影响,指数回跌1.5%至55%,商业活动与新增订单指数也双双下跌。(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月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指出,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
“商转公”的队伍正在持续扩大中,2023年以来,重庆、黑龙江哈尔滨、江苏徐州、江苏盐城、江西赣州、安徽蚌埠等多地对“商转公”贷款予以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恢复“商转公”业务、明确“商转公”办理条件、降低相关门槛等方面。
7。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边境仓、海外仓,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构建多仓联动跨境集运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边境贸易商贸中心和商品市场夯实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基础,按程序申请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集聚供应链管理、贸易中间商等功能性企业,探索开展离岸贸易,培育具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建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监管模式。整合中亚粮食、棉花等优势农产品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棉纺企业做好粮食、棉花进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