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泰国青年科学家在滇14年:感受泰中两国越走越历史开奖记录亲
中新社昆明2月8日电 题:泰国青年科学家在滇14年:感受泰中两国越走越亲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看到泰中铁路有了新进展,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激动。”8日,在中国云南工作生活14年的泰国青年科学家陈慕筠(Jaruwan Udomsab)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她的梦想就是带着家人坐高铁穿梭于泰国和中国之间。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5/250208/0894c9e0-a961-4d4f-8a35-6ca454909666_zsite.jpg)
来自泰国普吉岛的陈慕筠,2010年到昆明留学直至博士毕业,此后便一直留在云南工作生活。十多年来,她不仅与中国结下深厚缘分,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中泰两国越走越亲。
初到云南不久,陈慕筠的思乡之情逐渐被云南带给她的惊喜代替。“我去了云南很多地方,最喜欢西双版纳。”她说,西双版纳的天气、饮食乃至文化风俗都与泰国十分相似,每当想念家乡时,她就找一家傣族餐厅饱餐一顿。
中泰两国一直互为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对此陈慕筠感触颇深。她身边不少中国朋友被泰国的海洋资源、佛教文化、餐饮美食所吸引,经常向她咨询赴泰旅游事宜,“云南的雪山冰川、高原湖泊、古城古镇,还有独特的气候、文化等,也常年吸引大批泰国游客。”
随着在云南的时间变长,陈慕筠从点滴变化中感受到中泰在多方面的合作愈发密切。随着泰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赴华留学的泰国青年越来越多,陈慕筠就曾帮助不少泰国朋友到中国深造。
“很多年前我每次回泰国,都要买很多家乡特产带到中国。但现在,中国的电商平台很容易买到各种泰国特产,不用我再人工搬运了。”陈慕筠说,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等,同样上架海外电商平台,深受泰国民众喜爱。
随着2024年中泰互免签证,两国“双向奔赴”更趋热络。陈慕筠观察到,泰式餐厅在中国遍地开花,而麻辣火锅风靡曼谷街头,“舌尖上的交融”折射出民心相通。
作为精通中泰双语的数字经济专家,陈慕筠努力成为增进两国民间友好交流的桥梁。她应用自己所学专业,促进中泰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在中泰开展民间交流活动时,她也会应邀作为志愿者承担翻译工作。
同时,她还是一名自媒体人。工作之余,她会到中国各地旅游,拍摄中国的名山大川、民俗文化、科技发展等动态,并制作成中泰双语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发布,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进泰国及其他国家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2021年底,陈慕筠亲身见证了中老铁路的通车盛况。于她而言,中老铁路不仅架起了中老两国紧密合作的桥梁,更为与老挝一江之隔的泰国东北部地区带来重大利好。这让她更加期待中泰铁路能够早日通车。
“泰中铁路将改变两国民众出行方式,新的物流通道会随之建立,泰国与中国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陈慕筠说。(完)
9。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服装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纺织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棉纺织业,打造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提高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能力。利用现有对二甲苯(PX)产能,打造炼化纺产业链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纺织服装和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皮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林果、葡萄酒、乳制品等特色产品加工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支持新疆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转移,通过整合中亚国家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的重要节点,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依托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预约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环节是计算最高可贷额度,这和地段的估值、夫妻双方公积金共同余额、存缴基数的总额等有关。等结果的时候还挺忐忑的,不过还好最后批出的额度和算的差不多。”李欢提醒说,还有个要求是要把消费贷、信用贷等结清。她第一次申请没通过,是因为有笔装修贷没还完,还清后拿着结清证明又去审核了一次。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目前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银行市场,全球第二的保险、股票、债券市场,金融业规模巨大,但在全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仍需进一步提升,应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