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春走基层)成都轨道看今晚开什么特马交通5条在建线路和5个车站建设复工
中新网成都2月1日电 (记者 刘忠俊)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四川成都在建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5个在建车站全部复工复产,向年内4条新线开通发起全力冲刺。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省体育馆站盾构掘进施工现场,随着盾构机刀盘正在有序推进,工人们正在拼装预制管片,固定螺栓的声音此起彼伏。“已有50余名建设者到岗,正在开展盾构掘进及管片安装工作。”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副指挥长贾风河称。
据了解,春节前夕项目建设团队提前储备了盾构管片、钢筋等主要材料,农历正月初三便启动复工“体检”,按“检查一个点位,合格一个点位,复工一个点位”原则,对现场大型机械设备、临时用电、安全防护设备及重要工序等进行了全面检查。“车站达到复工条件,立即组织人员复工。”成都轨道建设公司项目管理一中心副主任罗杰表示,早一天复工就能为后续建设早做准备,也能早一点实现市民对线路开通的期盼。
除省体育馆站外,当日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武侯祠站、13号线一期小南街站、17号线二期省骨科医院站,以及30号线一期益州大道站4个车站也正式复工,5条在建线路正加速推进轨道铺设、机电安装、附属结构施工等工作。“春节假期期间,城市车流减少,正是施工‘黄金期’,拼抢这个空档,能为节后市民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更加畅通的出行条件。”成都轨道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称。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贯穿中心城市南北的城轨快线,是连接成都站(火车北站)、成都南站、天府国际机场的交通纽带。选择省体育馆站作为首批复工工点,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该站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人民南路与一环路两条重要城市干道上,对市民出行影响较大,尽早复工能尽早完工并还路于民。“省体育馆站位于1号线东侧,下穿一环路、上跨3号线,地下管网错综复杂,仅基础迁改工作就花了2年时间,一定程度影响了退围时间。”贾风河称,力争6月30日前完成人民南路主道退围,缓解该段道路交通通行压力。
据悉,随着2月1日首批5个在建车站的复工,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5条线路,成德线、成眉线2条市域(郊)铁路共计231公里在建项目也将于2月5日前复工,力争尽快实现复工满产状态。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表示,2025年将全力以赴推动实现10号线三期、13号线一期、17号线二期、30号线一期开通初期运营。(完)
会议指出,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是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具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2023年是评选活动开展的第9个年度。经成员学会筛选并推荐,联合体征集到项目共55项,其中知识创新类42项,技术创新类13项。经评选专家委员会中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领域的67位专家,其中两院院士32人,进行通讯函评投票,评选出得票数排名前10的项目,包括6个知识创新类项目和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最后经联合体主席团集体核定,并报请中国科协批准,确定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