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闻随笔】“换”新澳精准资料免费提供510期出消费新动能
作者:赵家宁
新年伊始,消费者迎来又一轮政策“红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可享购新补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产品由去年的8类增至12类;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近日,商务部等部门发布多份文件,明确新一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产品范围和补贴标准。真金白银的补贴优惠,叠加节日前后集中释放的消费需求,助力开年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自去年3月“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家电等行业销售明显回暖向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2024年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1个百分点。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发力,为稳住消费大盘、畅通经济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
购物单上,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以旧换新政策在提振居民消费意愿的同时,也在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绿色转型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牵引力。数据显示,去年,超过660万辆老旧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家电以旧换新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90%,智能坐便器、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换新近1000万件。政策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高能效、高质量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人享受到了安全便捷舒适的品质生活,由此“换”出的市场新空间、消费新理念,成为鼓励企业向新向绿的信心来源。
消费品以旧换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适时的延续和扩展范围,有利于稳定消费者和企业预期,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优化市场供给结构。今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从刚需产品延伸向品质需求类产品,新增净水器、洗碗机等品种,结合各地对新兴家电、小家电的自主补贴支持,个性化、多元化的改善型消费需求将获得更好满足。此次加力扩围,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同样受到市场关注。消费电子产业链长,产品迭代更新快,将形成更广泛的拉动作用,使政策暖意传递到更多上下游行业。
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例,据电商平台公布的数据,1月20日数码产品购新补贴上线首日,手机、平板、智能儿童手表销量均呈现环比大幅增长,从热销价格区间来看,兼顾功能与性价比、定位大众需求的中端产品格外受到青睐。如今,消费电子产品已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消费政策的加力支持,有望加速人工智能、性能材料等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因此,对于市场竞争的参与者来说,不妨抓住这个难得机遇走出“卷参数”“卷配置”“卷低价”的同质化竞争,回归用户体验加强研发设计,借政策利好做强产品、做优服务,从而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到实施方案、补贴细则发布,再到补贴产品抵达消费者手中,增量政策的快速落地,充分彰显了当前政府部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力度和决心。下一步,更好发挥政策撬动效应,还需聚焦消费者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打通堵点卡点,优化补贴申领审核拨付流程,对“先涨价再补贴”、骗补套补等违规行为加强监管,确保消费者的获得感不打折扣。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6日 02版)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在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看来,10月CPI同比面临基数效应方面的利多,但是也面临来自“猪油”两方面的利空,大概率在9月的基础上小幅震荡。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39万亿元,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今年9月份,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国际清算银行2022年调查显示,近3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