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香港二四六天天开奖免费资料观看减负松绑跑起来(人民论坛)
春晚小品《花架子》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镇长看到沿街商户玻璃脏了,提醒“玻璃该擦擦了”,被传达为“一周一擦”,最后演变为“一天一擦”。“建议”变成“要求”,层层加码执行,小品把形式主义如何加重基层负担,表现得直观而深刻。
节后首个工作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释放出整治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的鲜明信号,传递着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的鲜明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这场接力跑,必须一棒接一棒、一步接一步。今年,“十四五”规划要收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繁重,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动发展,关键在干。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抓好落实,重在基层。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冗余的文书工作、繁琐的考核指标、低效的督导检查,挤占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就必然会影响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加班加点做无用功,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挫伤基层干部的精气神、积极性。
当前,形式主义仍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存在,新问题、新表现还在出现。面对顽瘴痼疾,整治工作必须得其法,才能收其效。
“多头报”“重复报”是基层工作者普遍的困扰。重庆永川区启动“一表通”智能报表改革,推动表格“瘦身”、数据共享,中山路街道月均处理报表数由110多张减至15张,需要承担报表工作的干部由约80人减至8人。
整治违规借调,规范过度留痕,减轻“初稿压力”……减负,就是把那些占用时间同时毫无意义或不该基层承担的事项减掉。找准了痛点、难点、堵点,才能避免成为走过场或者增加新负担;不必要的负担,往往根子在上面,多从源头和上级找问题,多在制度机制上下功夫,才能抓常抓长,避免雨过地皮湿。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为基层减负,目的是提升工作实效,必须同步“增能”。
前些年,政务新媒体一度“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增加干部“指尖上的负担”,百姓也难得实惠。针对问题,不少地方一方面停止没有实际效用的账号,一方面做优做强主账号,强化联系、服务、凝聚群众功能。近几年一些地方涌现了不少老百姓认可的政务平台,比如办事就上“浙里办”成为当地群众下意识的反应,“游云南”让数亿人次游客“一机在手,全程无忧”。
事实证明,减负不仅不会减责,还会促进干部更好担负起应尽之责。因此,评价减负成效,也要在实践中看效果,既看无谓负担是不是真轻了,更看工作实绩是不是提升了。
会少了,往田间地头跑得多了,一名村干部在谈到减负效果时,说现在忙得充实、忙得踏实。减负,减的是无谓负担,去的是思想包袱;增的是真抓实干的时间,添的是敢想能干的劲头。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以减促干,把干事的热情、潜力、活力激发出来,把各方面的拼劲、干劲、闯劲带起来,就一定能干出好成绩。(何 娟)
《人民日报》( 2025年02月10日 04 版)
上述报道显示,原任山西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兼),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的李成林,已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除了符合条件的项目要纳入“白名单”外,各地也应及时将不合格项目移出“白名单”。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将建立联合调度、及时通报机制,定期通报各省和城市的融资需求落实情况。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