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经济观察)河南“新春第一会”聚焦“大一码一肖市场”有何考量?
中新社郑州2月9日电 题:河南“新春第一会”聚焦“大市场”有何考量?
作者 李贵刚 杨大勇
春节假期过后的“新春第一会”,是观察中国地方发展与施策的重要窗口。今年,中部大省河南“新春第一会”,聚焦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受到关注。
2月6日,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在郑州召开。河南因此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出台后,首个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的省份。
那么,河南为何主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受访专家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河南作为经济大省,2024年GDP达6.36万亿元人民币,排名全国第六,居中部六省第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为保护本地企业发展设置了“隐形障碍”,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河南积极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激发企业活力,特别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省经济注入新动力。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则列出了河南的五大优势:
从循环枢纽看,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明显,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利于商品与要素流通。
从农业基础看,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对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压舱石”作用。
从产业振兴看,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河南拥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全国要素市场的重要板块之一。
从内外开放看,河南正在密织“买全球、卖全球”的空中、陆上、海上、网上四条“丝绸之路”,并提出向北对接京津冀,向东融入长三角,向南挺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向西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
从文旅发展看,近年来,河南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为河南提供了文化软实力。
那么,河南又该如何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张占仓认为,在融入层面,河南要与中央政策接轨,与沿海发达地区有利于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接轨,还要向发达国家学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服务层面,河南应致力于为全球客商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加强制度型开放,以此实现全省市场的统一,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吸引更多大型企业和新业态企业来河南发展。
梁留科认为,河南应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深度融入全国产业链。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大产业带动大市场。
从河南“新春第一会”后的官方报道看,河南“要以高效互联互通为基础、要以加强商贸流通为动力、要以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为筋骨、要以提升内外开放能级为支撑、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相关政策持续发力和自身优势的逐步发挥,河南市场活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完)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和白酒市场已经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由增量发展时代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库存高企和价格倒挂等诸多问题十分突出,即便强如茅台也感觉到了寒气。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充分发挥新疆“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努力建成营商环境优良、投资贸易便利、优势产业集聚、要素资源共享、管理协同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中指研究院认为,“商转公”在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已购房家庭贷款利息支出,降低购房成本。但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商转公”单一政策很难扭转市场预期,仍需与其他政策协同配合,共同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