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非遗无价 保护有方(2024新澳今晚资料人民时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实践土壤、内嵌于日常生活,并非静态的文化符号,而是活态的文化有机体
邹翔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各地的非遗年货节也热闹起来。第八届内蒙古非遗年货节现场,非遗传承人“秀绝活”,刺绣、剪纸、灯笼等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市民游客还能参与“传统手工艺大课堂”,在指尖感受非遗魅力。因时而进,融入日常生活,这正是非遗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相比于线上线下随处可见的非遗元素,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或许更能引发人们对于非遗保护的总结与思考。此前,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通过评审,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转名录”,意味着某项非遗经过保护、发展而壮大,存续力不断增强,不再濒临灭绝。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机制框架下首次正式实施的转名录程序,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效的认可。
有学者感慨,“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这么关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把它放在自己的文化战略当中去考虑”。专家的判断、民众的感知、直观的数字、亮眼的成绩,交叉印证着我国开展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优秀实践和成果。
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31个省(区、市)出台非遗保护条例,非遗保护的法治网越织越密。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10万项,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20余年里,中国以行践诺让非遗重焕生机,也不断为各国开展相关工作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非遗无价,保护有方。非遗背后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俗所系、情感所系。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很重要的一点是赓续深蕴其中的审美趣味、精神内涵,既留存其“形”,更传续其“魂”。
就拿“光辉艳若云”的黎锦来说,每织绣一幅作品都要经过纺布、染色、编织、绣花4个步骤,至少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复杂的反面织、双面织花费时间会更长。这项用时间打磨的艺术,考验耐心,体现匠心。不仅要传承技艺本身,也要把经丝纬线间的勤劳智慧、创新气质、工匠精神等发扬光大。
非遗保护,见人见物更应见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实践土壤、内嵌于日常生活,并非静态的文化符号,而是活态的文化有机体。
作为中国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羌年集历史、歌舞、饮食等于一体。设立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羌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保护,夯实了原汁原味传续羌年习俗的自然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助推羌文化载歌载舞活态传承。
当黎锦成为带动当地黎族群众就业增收的“幸福锦”,当羌年化身助推文化生态旅游、乡村特色旅游的“加速器”,当木拱桥上奏响文化和自然生态协同保护的“协奏曲”,非遗在“活化”中结出累累硕果,绘就的是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共生的动人图景。
一项项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无论是“转名录”,还是中国非遗“出海”又“出彩”,抑或是非遗加速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不是终点,而是传承和保护的新起点。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不断擦亮非遗这张中华文明“金名片”,从整体上提升非遗的可见度,让非遗绽放更绚丽的光彩,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人民日报》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据英国政府13日发表声明称:“今天的行动包括英国首次针对俄罗斯总统‘影子舰队’中的船只实施制裁,俄罗斯利用这些船只规避英国和七国集团(G7)的制裁,并继续不受限制地进行石油贸易。”这些新制裁还针对俄罗斯军方的弹药、机床、微电子和物流供应商,包括位于中国、以色列、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的实体。声明写道,英国首相苏纳克在意大利参加G7峰会时宣布了这些新的制裁措施,“这将削弱俄罗斯为其战争机器提供资金和装备的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陈政高,男,汉族,1952年3月生,辽宁海城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经济学硕士,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