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春走基一肖一码1OO%中奖澳门层)福建视障音乐人街头奏响新春乐章 用音乐打破黑暗
中新网福州1月27日电 题:福建视障音乐人街头奏响新春乐章 用音乐打破黑暗
作者 叶秋云 吕明
“福从东南来,依山伴着海;鼓岭的风,鹭岛的夜,浪漫又自在……”阿卡贝拉音乐版《福建》26日下午在福建福州烟台山唱响,福建省海峡残疾人艺术团“看到”组合(简称“‘看到’组合”)的歌声在洋楼古厝间回荡,引得中外游客纷纷驻足。
连日来,“看到”组合的脚步匆匆,奔波于各类年会演出之中,同时也不忘在福州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演出,让游客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看不见的世界,听得见的热爱
“大家好,我是金灿,我们是‘看到’组合,一个由视障人士组成的合唱组合。刚刚我们唱得怎么样?”在烟台山的演出上,“看到”组合成员陈金灿简单介绍了组合的由来,现场掌声雷动。
“丫霸(福州话,意思是很棒)!”数百位观众,围成一圈。人群中响起一阵阵叫好声和掌声。参演的5位“看到”组合成员的脸上扬起了笑容,“谢谢大家”。
“他们站在那里就是力量。”福州市民林建国拿着手机一直录制表演。他认为,“看到”组合不仅仅是一支乐队,更让人看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个组合就是喜欢音乐的视障人士的家。”“看到”组合成员黄延平介绍,2009年,“看到”组合在福州成立,盲人按摩师、钢琴调律师、音乐人、大学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是全国首支阿卡贝拉视障人士演唱组合。
在社会上,很多人会将这个组合的名字与“看见”混淆。在黄延平看来,“看见”与“看到”虽是近义词,但“看见”不如“看到”深刻。看到,是触及内心深处的东西,比如爱。就像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
作为“看到”组合的灵魂人物,黄延平不仅负责编曲、演唱,还兼任声乐指导、新闻发言人。他说,组合成立至今,历经了重重困难;成员几番更迭,但不变的是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现今,这个组合总共有8位成员,年龄层次横跨“70后”“80后”“90后”“00后”。25岁歌手郑璇就读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她于2018年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是组合里的花腔女高音歌手,“我从小就喜欢音乐。”
“即使视力受限,也能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梦想。”这是郑璇加入组合后的心境变化。
18岁的林朵于2024年的夏天加入“看到”组合,她也感受到大众对残障人士的关怀与关爱。她告诉记者,随着演出越来越多,他们在网络平台上的账号收获了很多正能量的留言。“我们很感动,大家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我们,都在鼓励我们。”
用音乐打破黑暗:“我们不认命、敢拼搏,不安于现状”
春节期间,各类年会表演邀约不断,“看到”组合在三坊七巷、烟台山、上下杭等地的演出也没落下。
23日正值南方小年,他们在三坊七巷的演出吸引了俄罗斯游客Lisa和她的母亲的目光。得知这个组合的成员都是视障人士,她们觉得不可置信,用力地鼓着掌。“他们太棒了。”
演出中,一首名为《因为爱》的原创歌曲颇受欢迎。这是台湾歌手沈怡君在2024年8月与“看到”组合合作后,在返回台湾的飞机上有感而发创作的歌词。后来,歌曲由黄延平谱曲,“看到”组合成员一同演唱,于2024年12月正式对外推出。
“这是两岸音乐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故事。”黄延平坦言,他与沈怡君只见了两次面,说话的时间加起来不到半小时,但他们之间的互相信任,成就了这首歌,“这或许就是两岸同胞之间割舍不掉的情谊使然”。
近年来,“看到”组合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演出的场次增多,这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拍摄短视频,尝试直播,在三坊七巷、烟台山、上下杭、闽江之心等福州地标进行户外演出,他们迅速走红并“出圈”。而每年1首原创歌曲,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与承诺。截至目前,他们已推出8首原创音乐。
当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看到”组合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所在。布置灯光、整理乐器和设备……现场,福建省海峡残疾人艺术团副团长朱伟贤忙得不亦乐乎。他是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多年前,热爱音乐的朱伟贤决定转至幕后。“我现在负责后勤工作,做他们的‘眼睛’,帮助他们完成一场场演出。”
“我们不认命、敢拼搏,不安于现状”,这是郑璇心中的“看到”组合的真实写照。她告诉记者,她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另一个是希望组合能举办全国巡演。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福州的街头巷尾装扮的流光溢彩。“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可以感受到春节的喜庆和团圆的氛围。”黄延平说:“希望通过音乐,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感受到这份温暖和喜悦;也希望透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推动盲人文艺事业的职业化发展、残障人士艺术事业的职业化发展。”(完)
金鹰集团成立于1973年,主要业务涵盖林业、高档纸业、绿色纤维、棕榈油加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等领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木浆生产商和纤维素纤维生产商。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2次货运飞船补给、2次载人飞船发射和2次飞船返回任务,航天员乘组接续飞天圆梦、长期安全驻留,已安排在轨实施150余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应用与技术成果,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正不断显现。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