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澳彩资料免费长期公开(新春见闻)中外游客“双向奔赴” 旅游过年成“新年俗”
中新社北京2月5日电 (尹倩芸)蛇年春节假期已结束。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看,相较去年春节,今年消费者出游意愿愈加高涨,国内游、跨境游全面开花。
昔日,春节意味着返乡团圆。如今,旅游过年渐成中国人的“新年俗”。
随着除夕被纳入法定节假日,今年春节假期由以往的7天扩容至8天,不少拼假出行的游客拥有了十几天的超长假期。“分段式过年法”也因此受到热捧,即先与家人团聚迎新,再开启阖家旅行,“探亲度假两不误”。
途牛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出游热潮主要集中在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至2月2日(农历大年初五),其中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二)达到出游峰值,更多人选择先与家人团圆迎新年后再启程出游。
“北上赏雪”“南下避寒”成为多段游的热门选择。冰雪游“顶流”哈尔滨热度不减,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云南大理等位于“北纬25度旅游黄金带”的城市,则凭借宜人气候和浓郁年味成为“避寒游”的热门目的地。
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非遗”在今年也成为游客感受年味最热门的打开方式。陕西西安、山西晋中、河南开封等历史底蕴丰厚的城市搜索热度涨幅明显,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泉州西街木偶戏剧表演等民俗活动也上榜平台热点。
各地重视在春节期间打造各类文旅项目。春节期间,首都北京不仅有传统庙会可逛,还在奥林匹克中心区等7个点位同时上演灯光秀;古城西安陆续推出非遗盛会、非遗线路等千余项活动;福建举办“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等系列活动,两岸同胞共贺蛇年。
业内认为,更多地方通过挖掘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与当地传统相结合,加强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让旅游热有了成为“新年俗”的可能。
首个“非遗版”春节,不仅激活了国人的过年热情,也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过中国年。今年中外游客“互换”过年,掀起了跨境游热潮。
在去哪儿平台上,今年春节,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全球2100余个境外城市,较去年春节增长五成。中小城市居民渐成出境游增长主力军,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中国三线以下城市居民出境预订热度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倍。
入境游方面,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今年春节期间入境游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80%,入境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在途家民宿平台上,春节期间持非中国护照的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3.7倍,有51个乡镇第一次迎来了外国人的订单。
海外游客偏好的国内热门目的地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逐渐向包头、恩施、北海在内的二三线城市拓展。
中国现已对54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政策,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一律延长为240小时,政策适用口岸总数从原有的39个增加至60个。
在签证便利化、免签“朋友圈”扩容等政策利好的持续推动下,有分析认为,中国海外客源地将进一步丰富,游客来华形式也将从传统以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游为主,向小团组、自由行、邮轮等多样化旅游产品路线发展。(完)
为加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推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办赛指南 编制内容与评估指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参赛指引 编制内容与评估指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运营服务规范》四项体育行业标准,计划自2023年11月1日起实施。
正如韩女士所言,在未规定房票不可以转让交易的城市,催生出了一部分人进行房票的买卖,手中有多余房票的苗先生正在了解相关情况。
7。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边境仓、海外仓,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构建多仓联动跨境集运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边境贸易商贸中心和商品市场夯实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基础,按程序申请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集聚供应链管理、贸易中间商等功能性企业,探索开展离岸贸易,培育具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建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监管模式。整合中亚粮食、棉花等优势农产品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棉纺企业做好粮食、棉花进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