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新年第一2024管家婆开奖结果会”上 我们读懂三个“转”字
湾区速评丨在“新年第一会”上 我们读懂三个“转”字
2025年的春晚舞台上,一场机器人舞蹈秀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所有人嗅到了一丝未来的气息,尽管这“未来”还显得有些呆萌,有些稚拙,却已经不由分说地闯入了我们的视野。
乙巳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新春第一会”如约而至,连续第三年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今年将主题聚焦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重点关注的就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
“未来已来”让人印象深刻,就像机械臂上的关节决定着机器人动作的灵敏度和复杂度一样,这条突围之路上的“关节”,就在于“转”。
首先不应忽视的,是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发展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在会议当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和《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两份文件新鲜出炉,将广东整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打法”浓缩其中。尤其在《行动计划》中,除了科技创新强基、产业集群培优、数智技术赋能等8大行动共26项具体工作举措外,还明确指出“持续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明确提出“全年将推动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这清晰阐释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逻辑:“喜新不厌旧,依新改造旧。”秉持“只有夕阳的车间,没有夕阳的产业”,我们既要关注新兴产业发挥,也要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转出一个新的未来。
应当重视的,是如何实现我们科技创新的“转化”。既看到了如“推动建设不少于30家省级中试平台,打造实时在线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这样的科技创新转化举措,也看到了如“继续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还是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例,机器人是极好的科技成果转化范例,它们一端与先进的数智机电技术相连,另一端与丰富的应用场景相连,是当前柔性生产趋势下不可或缺的中枢设备。
广东是工业机器人大省,2024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套)、增长31.2%,占全国44%,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注入新的活力。从2024年开始,广东就已经开始规划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抢占发展机遇,未来还将继续通过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等举措,推动整机、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共性技术攻关,面向工业制造、家政服务等典型场景,加快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不断确立广东未来产业新优势。
应当认识到,我们正处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过渡期,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碰头,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但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历转型之痛、升级之难后,发展之船必将驶出三峡、乘风破浪。毋庸讳言,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旧的模式难以为继,新的模式若隐若现,需要大无畏的拓荒精神,方能守得云开,而这样的精神,是早已刻在广东的基因里的。未来大幕已启,吾辈更需踔厉奋发,勇往直前。
(总台记者 周羽 孙冰)
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积极性,抓好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规划统筹、政策协调、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精简高效、权责明晰的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加强地方立法,建立公正透明、体系完备的法治环境;加强监测预警,深入开展风险评估,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大胆试、大胆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部门要依法及时下放相关管理权限,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要把工作做细,制度做实,严格监督,严格执纪执法。
2021年11月,郭庆被查,被查前郭庆自觉事态严重,在58岁生日这天想要跳桥“一了百了”,但家人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让他改变了主意,并在10天后主动投案。
他说,其实在美国广大的基层、广大的民间、广大的地方,也有很多人希望中美能够相向而行。中美两国的合作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