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两会观察:国际航运2023澳门免费精准资料中心如何加快绿色化智慧化发展?
中新网上海1月16日电(范宇斌)当前,上海航运正由规模向质量、集聚向交流、传统向创新、独立向融合转变,目标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正在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引发热议。
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上海航运绿色化智慧化转型,赋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提案。该提案指出,目前,上海港航企业岸电使用率亟待提升、新能源发展投入亟需加码、港口智慧化水平仍需进阶。
岸电技术,即船舶靠岸后接入陆地电源,是打造绿色港口的有力抓手,能显著削减污染物排放。据估算,邮轮停岸8小时减排成效,相当于1万辆汽车从上海开到北京的减排量,但目前上海港岸电实际使用率离理想状态尚有较大差距。
在新能源发展投入方面,可再生甲醇作为航运业未来新型绿色燃料方向,可减少95%的温室气体排放,但目前上海甲醇加注站稀缺,仅有的船舶加注方式难以满足大规模加注需求,严重制约其广泛应用。同时,甲醇加注技术标准和规范仍不完善,缺乏统一准则,亟待各方协同、完善体系,推动新能源在航运落地。
对此,该提案建议,谋划上海航运新能源加注中心建设,探索增加甲醇加注方式和手段。健全航运碳排放监测管理体系,建立覆盖水运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构建碳排放统计监测、报告、核查制度,完善重点用能单位碳排放考核机制。推进上海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压实港航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等。
该提案建议,鼓励推进岸电设施建设,推进船舶受电设施岸电改造,从而逐步形成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船舶岸电受电设施全具备、船港岸电设施全匹配,实现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
为全力打造世界领先的船舶新能源加注服务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上海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秘书长张磊认为,要加快打通生物燃油保税加注的难点堵点,补齐上海航运业多元化绿色发展的短板。
张磊建议,出台生物燃油试点加注政策,在上海港口试点开展国际航行船舶B24生物燃油加注业务,解决具有船加油牌照企业的船用生物燃油调和资质的问题,打通调和后的船用生物燃油进入保税仓库等瓶颈障碍,并逐步推进规模化、常态化加注。
此外,可以发挥长三角地区在航运港口、生产制造、贸易金融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研究出台长三角生物燃油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推动技术研发、原料收集、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合作,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开展船用生物燃油全流程全产业链示范应用。
在提高港口智慧化水平方面,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在提案中还建议,完善集运MaaS建设、加快探索推进交通数字孪生技术、建立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港口智慧交通平台。
集运MaaS是服务于港航生态圈,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安全共享、一体化应用赋能的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集运MaaS建设完善,可融合对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助力推动港航经济数字化发展,提高航运中心能级。此外,交通数字孪生技术与交通智慧平台相结合,可构建出优秀的交通管理和运营系统。(完)
10。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提高有色金属就地转化比例。推动在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混矿业务。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装备、纺织专用装备、建筑与矿山机械装备等制造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承接中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打通绿色铸造等装备制造业配套环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拓展通用航空商业化市场,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空器制造维护、通航飞行、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打造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培育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医药产业,建设大宗原料药生产基地,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中成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
10月30日晚,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5个月后,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中国首位圆梦太空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中国首上太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即将踏上回家之路。(记者:李国利 米思源 李秉宣)
16。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建设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区,推进与国际陆港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扎实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进跨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推动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强化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功能,探索建设“中国邮政中亚—中欧海外仓枢纽站”。支持发展中吉乌公铁联运,探索发展中巴多式联运,合作建设中吉乌等铁路项目,推动自贸试验区内陆港、口岸、园区、企业等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现有口岸现代化改造,增强铁路口岸能力,畅通自贸试验区多式联运大通道和末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