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法国烘焙师李逍遥的清华大学网址甜蜜中国年
中新社昆明2月6日电 题:法国烘焙师李逍遥的甜蜜中国年
作者 罗婕
在云南昆明百年滇越法式风情街,新春的热闹氛围与黄油焦香交织飘散。寻香而去,一家经营10余年的法式烘焙店里,春联、中国结高挂,甜品柜里红包、福袋慕斯销售火爆。“今年财神爷、灵蛇主题蛋糕订单不断,一如既往是个繁忙的春节。”法国店主李逍遥(Igor De la Torre)笑说。
李逍遥在中国生活20余年,早已是个“中国通”。最初,他从父亲的书柜里窥见中医穴位、五行元素等中国文化,心生好奇。他2005年赴华,“借此机会探索未知世界”。
在上海,李逍遥第一次体验春节。满桌丰盛菜肴和漫天烟花,让他切身感受到“百节年为首”的隆重。“同事们看我一个人,轮流邀请我去家里吃年饭,感受这个热情和团圆的节日。”
“见识了快节奏的大城市,我更明白自己需要慢下来思考。”在辗转山东,又奔赴意大利之后,李逍遥坦言,“我太渴望中国,还想再来”。而后,原本计划去往南亚国家的他,因缘际会定居昆明。
2013年,李逍遥的法式烘焙店在昆明开业。店里一幅创意墙绘,讲述他和烘焙的缘分——小小的他站在妈妈身边看她制作面包。“那时每周三是家里的甜品日,我们一起享受甜蜜时光。”如今,他已在昆明开第二家店,邂逅了爱情,还与昆明人产生“甜蜜羁绊”。
从面包的焦香中,李逍遥理出昆明与法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完成无数次味道的“时空接力”。他发现,许多四五十岁的昆明客人吃了他做的法棍,想起过去一度风靡的硬壳面包。原来,百年前通车的滇越铁路,带来了不少“舶来品”和法式风情,成为昆明人的记忆。
当有常客提出想吃老奶油蛋糕时,他不遗余力探究配方,调整糖与盐的配比,最终在百余年前的法国老配方中找到制作之法,得到老昆明人的认可。他笑称,“昆明老奶油蛋糕称得上‘中法合作’的经典案例。”
“98岁奶奶连续六年的寿辰订单,孩子们从抓周礼到升学宴的成长见证,都是我珍贵的回忆和礼物,让我十分满足。”在李逍遥心中,这是烘焙师最幸福的时刻。
对李逍遥来说,春节坚守已成惯例。“员工们回家团聚,我留下来守店。用法式甜品陪伴大家,也是一种独特且甜蜜的过年方式。”
在店中,李逍遥制作的一杯咖啡,杯身印有从昆明南到巴黎北的车票。“看到中老铁路开通,我有了这个创意,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让法国味道成为纽带,连接两个遥远城市的人们。”(完)
中新经纬5月7日电 (万可义)近期,31省份2024年经济“一季报”已陆续出炉。GDP总量方面,广东、江苏进入“3万亿俱乐部”;增速方面,16省份高于“全国线”,吉林势头最猛,增速达到6.5%。
他去年10月在《新型城镇化》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摊面积应该取消吗?》的署名文章。其中称,房屋买卖环节和一个房子值多少总价不会因为算法而变化,它的实际价值放在那儿。总房价水平会在楼面地价基础上,加上建筑造价、各种税费、企业利润、销售环节中的各种开销、政府税收等,最后综合确定一个售价。“至于说怎么算让你感觉到你占便宜了,那是卖家在操纵背后的算法游戏而已。”
1987年9月至1994年6月,郭宁宁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硕士学位,1997年3月至2003年6月,她在清华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