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浙江省两会观察:“千万工程”如何以“数”谋铁算算盘4887新?
中新网杭州1月16日电(林波 张益聪)20余年来,浙江省持续深耕乡村振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与数字浙江有机融合,并加速推动数字技术向乡村下沉。当数字化不再是城市“专利”,“千万工程”如何以“数”谋新?
1月16日,在浙江省两会期间,浙江省政协委员聚焦该省“千万工程”数字化发展,呼吁围绕农业数字化,打造数字基建、数字人才合力的乡村新图景。
数字化基地的数字化设备让山区水稻种植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自动气象站的实时监测功能,让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山区农业“未雨绸缪”;自动投喂机、自动控制水阀和在线监测设备等引入,使得农业管理更加精准……
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浙江省政协委员,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推广研究员卜伟绍看见了“数字”正改变山区农业的面貌,“山区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劳动力成本高昂,受限于地理条件,发展高效农业离不开数字技术和设备的支持”。
卜伟绍表示,“千万工程”推动下的山区农业,正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他建议推广无人机,发挥其在山区农业中的作用。例如,在林业方面,无人机可以被用于运输木材和毛竹等物资,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无人机能够直线快速到达,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这种跨越之变还影响着三农产业链上下游。
“过去一年,我在常山县新投建了千亩有机胡柚种植基地和高端果蔬深加工生产线,并与中国农业大国共建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省边际分中心,引入国际上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为常山胡柚产业注入新活力,也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果蔬加工行业的品质提升和创新发展。”浙江省政协委员、衢州市常山县工商联主席、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钦韩芬表示,受惠于数字赋能三农产业,更多乡村企业逐步形成种植、深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其实,数字农业还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浙江省政协委员、民盟衢州市委会副主委、衢州市衢江区政协副主席罗诚剑建议,浙江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步伐,进一步破解涉农企业科创能力不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业发展地域不平衡等问题。尤其是健全相关保障体系和平台服务支撑体系,一头连着涉农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一头连着科创成果高效转化落地。
“农业数字化的下一步就是引进人工智能,但在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数字基建和数字人才支撑。”浙江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民建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吴立军建议,浙江面向乡村补齐以农业物联网、5G、卫星通信等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并积极引培数字技术创新人才,促进企业开发农业垂直领域科技创新,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在三农产业的场景应用,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完)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吴江浩:这是我第三次来日本常驻,上一次是2003年到2008年。时隔10多年重返日本工作,深切感受到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更大的变化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经历剧烈动荡。中日之间利益融合,面临重要合作机遇,同时受到国际形势特别是外部因素干扰,各种新老问题交织凸显。这是我们过去未曾遇到的局面,给双方运筹中日关系带来新困难、新挑战。
三、依法依规对责任企业和责任人员实施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及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于2024年5月23日前将该事故的处罚信息上传至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涉及住建部核发的企业资质和人员执业资格,依据事故调查报告及时向住建部提交处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