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春走基层澳门传真澳门传真)从“吃饱”到“吃好”新春佳节里的舌尖幸福
中新网银川2月1日电 题:从“吃饱”到“吃好”新春佳节里的舌尖幸福
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
蛇年新春,中国各地乡村年味浓郁,村民们的饭桌上,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过去的“吃饱就行”到如今的“吃出健康、吃出品质”,精致而健康的饮食折射出民众舌尖满满的幸福。
从“粗茶淡饭”到“丰盛佳肴”
这几天,位于六盘山脚下的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温堡村的村民王大伟家中无比热闹,回娘家的女儿女婿、串亲戚的老少让家中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与往年不同的是,王大伟家今年的待客餐桌上多了许多“新面孔”:新鲜的深海鱼、进口的牛排、有机蔬菜、榴莲车厘子等进口水果……“以前过年能吃上肉就不错了,现在能吃到的美食越来越丰富了。”王大伟表示,随着网购和物流的发展,他置办年货的方式也从线下转至线上,让家里多了许多新食材。
王大伟家的变化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村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以主食为主的粗茶淡饭,逐渐被丰富多样的荤素搭配所取代。特别是在春节期间,许多家庭的餐桌上摆满了海鲜、牛羊肉、新鲜果蔬等高品质食材,年夜饭的丰盛程度丝毫不亚于城市家庭。
从“自给自足”到“网购全球”
春节期间,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村民虎海霞忙得不亦乐乎,当天送达的快递从未间断。“再也不用过年前囤货了,需要什么随时买随时送到。以前过年买东西得跑镇上,现在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全国甚至全球的好东西,真是太方便了。”虎海霞说。
现如今,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村民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村民们大多依靠本地集市购买年货,选择有限。如今,通过电商平台,村民们可以轻松选购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特色商品。从东北的黑木耳到云南的松茸,从法国的红酒到澳洲的龙虾,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食材,如今已成为许多村民饭桌上的“常客”。
从“大鱼大肉”到“健康养生”
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果园村马淑莲家中,今年春节期间的饭菜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低油低盐成了家人的共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健康更重要。我们老年人更要注意饮食,不能光吃大鱼大肉。”马淑莲说。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村民们的饮食观念也在悄然改变。过去,年夜饭往往以“大鱼大肉”为主,讲究“丰盛”和“排场”。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注重饮食的均衡和健康,低油低盐、少糖少脂的菜肴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主流。一些家庭还会特意准备粗粮、杂粮和绿色有机食品,让年夜饭既美味又健康。
不仅如此,马淑莲的家中也多了几位特殊的客人。“我们邀请了村里的几位孤寡老人一起过年,大家一起吃年夜饭,热闹又暖心。”她说,过去,年夜饭大多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聚餐。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倡导“共享团圆”,邀请邻里乡亲、孤寡老人一起过年,传递温暖和关爱。(完)
在欧阳千里看来,面对提价,经销商是既高兴,又恐慌。“高兴的是,库存即将升值,恐慌的是,终端实际成交价是否能够如期上涨,一旦不能上涨,或许会有更多不可控的事情发生。”
程磊所在的城市则多了一种选择,即货币/安置房/房票任选,最受欢迎的同样也是结合的方式。“目前选择货币+房票安置方式结合的比较多,直接选择安置房的相对较少。因为我们这安置房太多了,库存量也高,大家都担心二手出的时候卖不出去。”程磊说。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 李斌:我们要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为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好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