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哈尔滨亚冬会)小学冰球馆化2024年新澳开奖结果查询表身亚冬冰壶馆获点赞
中新社哈尔滨2月9日电 题:小学冰球馆化身亚冬冰壶馆获点赞
中新社记者 王妮娜
“冰面非常好,是我们打过的世界级水平的冰面。”9日,哈尔滨亚冬会女子冰壶循环赛首轮比赛过后,中国台北队女子冰壶选手杨格说。
中国冰壶队领队兼教练周妍随国家队征战过冬奥会、世锦赛等顶级世界大赛,她也认为,亚冬会冰壶馆冰面很亮、很漂亮。“制冰水平很高,相信更有利于各支队伍发挥出好水平。”
自2月4日冰壶项目开赛以来,亚冬会冰壶馆这片奶白色的冰面频频被点赞。在本届亚冬会所有场馆中,这座冰壶馆是特殊的一个——由一所小学校的冰球馆改造而成,这也是中国第一座建在小学里的冰球馆。
亚冬会冰壶馆位于哈尔滨市南城第一小学,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新华小学。2002年学校成立了女子冰球队,2017年落成冰球馆。2024年3月,基于办赛理念——“绿色、共享、开放、廉洁”——这座场馆被确定为亚冬会冰壶比赛场地,成为距离主媒体中心最远的一个冰上项目场馆,超过了20公里。
从成功申办到开幕,本届亚冬会仅用时580天,筹办时间之短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现有场馆为亚冬会顺利筹办提供了可能,冰上项目五个场馆均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升级改造完成。
要达到国际赛事办赛标准,离不开高水平的冰面制作。亚冬会冰壶项目制冰团队负责人杜伟对中新社记者说,去年末制冰团队入场,来自德国和中国的共13名制冰师一起进行冰面改造,他们的团队也曾服务过北京冬奥会冰面制作。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5/250209/833fe38a-7170-4023-b442-2a367ea56ab5_zsite.jpg)
由冰球馆改造成冰壶馆,这对于制冰团队来说是一项“从未有过的挑战”。杨格等久经沙场的运动员也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意味着,从场馆底冰的厚度到冰面温度、场馆湿度都要进行全方面改造。“冰壶对冰质的要求是最高的,投壶后冰壶离手,滑行轨迹不稳定的话,这个比赛就没法打。”杜伟说。
制冰团队先将场地温度降至约零下7℃,浇5厘米厚的底冰,之后再铺设冰漆,经过约两周工期,整个冰场完成制冰。亚冬会前冰壶馆进行了全要素测试赛,验收结果符合国际大赛标准。
冰壶开赛后,制冰团队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每次制冰都要掌握“动态数据”。“我们全程用电子设备监控冰面变化,比如每名观众体温发热量大概是300瓦左右,我们会根据现场人数估算热量,依据场地风量、风速调整制冰,以保证比赛期间冰质稳定,让运动员可以从第一局到第八局,打出的冰壶弧线和运行速度一致。”杜伟说。
在亚冬会筹办中,哈尔滨也着眼于未来,借助亚冬会的举办契机,这座位于小学的体育场馆在灯光照明、音响等方面做了优化,将为更多孩子上冰雪提供平台。
“孩子们一想到以后能在亚冬会场馆里训练特别高兴,都说太带劲了!”场馆负责人刘万富说,南城第一小学已培养出数十名冰球运动员入选国家队,他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孩子的“冰雪梦”从这里启航。(完)
10。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提高有色金属就地转化比例。推动在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混矿业务。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装备、纺织专用装备、建筑与矿山机械装备等制造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承接中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打通绿色铸造等装备制造业配套环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拓展通用航空商业化市场,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航空器制造维护、通航飞行、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打造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培育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医药产业,建设大宗原料药生产基地,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中成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
2。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合作水平。推动在风力发电等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疆实验室,优化提升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探索与中亚等周边国家在农业、能源、资源、环境、医药健康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搭建集成研究、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平台。建立中国—中亚等区域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对此,黄永宏在北京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新两军交往是公开的,这些演习也是计划内的,我们并没有释放其他信号。他表示,新加坡与世界上任何军队接触的原则和理念都是相同的:接触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朋友,可以增进理解,增强互信;如果是潜在对手,也需要进行交流,否则会增加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