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恶意差评,法新澳2024年精准资料律不容!
网络恶意差评
法律不容,正义必彰
以案示法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平台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法律挑战。2024年8月,某电子商务公司遭遇了网络恶意差评的风波,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商誉,也触及了法律的红线。本文将通过此案,以案释法,探讨网络恶意差评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如何维护网络交易的公平正义。
突然收到大量集中差评,客户反映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该公司经过与生产工厂核实,发现这些差评内容与事实不符,明显是有人蓄意抹黑。经过公安机关的调查,真相浮出水面:山东聊城另一电商企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组织员工朱某某、姚某某等人有计划地购买该公司产品,并在网站上发布恶意差评。
这一行为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朱某某、姚某某等人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根据法律规定,济南市公安机关依法对二人作出了行政处罚。
此案例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首先,它告诉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上,任何个体或组织都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通过恶意差评等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面对网络恶意差评,应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一方面,企业应及时与消费者沟通,了解差评背后的真实情况,及时提供售后服务,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企业应收集证据,向平台或公安机关举报,坚决抵制恶意差评行为。
综上所述,此次电子商务公司遭遇的网络恶意差评事件,不仅是一次法律的裁决,更是对网络诚信经营的一次深刻教育。法律的威严不容挑战,正义的光芒必将照亮每一个角落。
网警提醒
我们呼吁所有消费者,提高法律意识,理性评价,不参与或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网络空间的清朗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维护一个公平、诚信、有序的网络交易环境,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段时间以来,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给不少外国汽车品牌带来压力。”美国CNBC网站18日报道称,美银证券汽车产业分析师约翰·墨菲当天在美国汽车媒体协会有关活动中表示,美国底特律三巨头(即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斯特兰蒂斯)应“尽快”退出中国市场。他同时警告说,美国三大车企需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削减开支,尤其是在内燃机业务方面,因为这是目前利润的主要来源。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