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哈尔滨今晚必二肖亚冬会)破百,“突破”之后“新出发”
中新社哈尔滨2月9日电 (记者 高凯)当亚洲冰雪火种再次来到哈尔滨,中国体育代表团也迎来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亚冬会金牌破百。在越野滑雪女子个人短距离(传统技术)决赛中,中国选手李磊夺冠,这也是中国队在亚冬会参赛史上获得的第100枚金牌。
从1986年札幌亚冬会的4金到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的百金计数的开启,中国冰雪运动用39年时间完成了多重突破。
从单届4金到历史金牌数破50金,中国代表团仅用了五届亚冬会的时间;而从50金到突破百金,这一进程进一步缩短。本届亚冬会首日,中国队便斩获8金21枚奖牌,展现出强大的竞技实力。尤其是在雪上项目上,中国队多点开花,即将打破单届8金的纪录。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冰雪运动从“冰强雪弱”到全面发展的转变,也是中国冰雪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缩影。
国家层面的支持无疑是这一发展进程的核心动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冰雪运动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不仅兴建了先进的训练设施,吸引众多国际团队来交流合作,而且营造出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潮。北京冬奥会之后,这种发展提速更加明显。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冰雪运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亚洲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冬奥会留下的“国际领先”场馆、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竞技场外,“冰雪热”席卷全国。从北国的冰场到南方的室内滑雪馆,冰雪运动逐渐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目标变作现实。冬奥遗产的全民共享,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投身冰雪运动,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储备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从风洞实验室优化动作等科技含量拉满的先进训练方式,到各种蕴含各种高科技元素的先进冰雪装备,在充足人才储备的基础之上,中国冰雪运动的科技蓄力也愈发锐利厚实,多相结合,促成运动水平的强势进阶。
39年前,首届亚冬会在日本札幌举办时,参赛的国家和地区仅有7个,参赛运动员仅有293人。39年后在哈尔滨举行的本届亚冬会,报名参赛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34个,报名参赛的运动员超过了1200人。中国冰雪运动的崛起,不仅为中国运动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为亚洲冰雪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举办冬奥会、亚冬会等高规格赛事,中国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技水平,也为亚洲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破壁之后迎来新的出发。应该看到,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中国在雪上项目的整体实力仍有差距,“冰强雪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与此同时,亚洲冰雪运动的整体水平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而就在9日,34岁的老将徐梦桃以上佳状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金的同时,16岁的小将陈雪铮在这场竞争激烈的决赛中亦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枚亚冬会银牌。此番“新出发”中劲力十足的势能或已初露锋芒。(完)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入手。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也会随之垮塌。”
20。推进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文化服务海外推广模式,开展音乐舞蹈、文化遗产、艺术展览、文化创意、竞技赛事等国际交流活动,打造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支持申请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丝路元素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旅游业提供岗位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依托新疆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丝绸之路旅游走廊,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增收。支持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联合周边国家打造跨境旅游线路,研究开行国际旅游列车。实施“留学新疆”计划,委托符合条件的高校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对优秀留学生赴新疆高校学习予以奖学金支持,鼓励高校招收自费来疆留学生,培养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9。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服装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纺织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棉纺织业,打造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提高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能力。利用现有对二甲苯(PX)产能,打造炼化纺产业链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纺织服装和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皮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林果、葡萄酒、乳制品等特色产品加工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支持新疆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转移,通过整合中亚国家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的重要节点,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依托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