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建成全球首套表界面微观形貌缺陷测量“三维标2024新澳免费资料三头67期尺”
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 (记者 刘亮)一次测量即可同时获得表界面立体空间的微观形貌和结构信息,犹如在长白山天池水域内,同时精准获取水面涟漪与水中鱼群乃至水底地貌。
记者8日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该部门近日批准新建区域法表面与亚表面结构几何参数基准装置,该装置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从二维“轮廓线”到三维“空间体”的维度提升,实现表界面结构空间立体成像;测量维度从表面形貌拓展至表面下130微米范围内的亚表面区域微观几何结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基准装置实现表界面微观几何形貌结构计量能力从“盲人摸象”轮廓法跃升至“三维全景”区域法的技术跨越,开创亚表面结构计量体系,填补中国三维表面形貌与亚表面结构计量能力空白。其核心技术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使中国在表界面计量领域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为集成电路、高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遥感探测等精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计量基础。
据悉,超精密制造、原子级制造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表界面结构几何参数的准确评定直接关乎绝大多数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安全、疲劳失效等全寿命周期问题。因此,国家表界面结构计量基准与计量体系的能力水平对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国际发展非常关键。(完)
此外,会议也对各地金融机构提出了要求。两部门表示,金融机构应加快审核。按照“推送—反馈”的工作闭环,金融机构要及时反馈项目存在的问题,各地要利用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第一时间统筹解决,待项目符合条件后再次向金融机构推送,共同推动融资尽快落地。
2024年,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2次载人飞行任务和2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已于1月圆满完成,后续还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2次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目前,驻守空间站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预计于4月底返回地面。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是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具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2023年是评选活动开展的第9个年度。经成员学会筛选并推荐,联合体征集到项目共55项,其中知识创新类42项,技术创新类13项。经评选专家委员会中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领域的67位专家,其中两院院士32人,进行通讯函评投票,评选出得票数排名前10的项目,包括6个知识创新类项目和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最后经联合体主席团集体核定,并报请中国科协批准,确定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