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习言道|习近平提到的“幸福路”,2024新澳门002期管家婆特别在哪儿?
中新网1月18日电 题:习近平提到的“幸福路”,特别在哪儿?
“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
这是一年前,2024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中的一句话。
给习近平主席的信,是由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代表卡里乌主笔写的。卡里乌日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这一年里,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条“幸福路”的特别之处。
这条“幸福路”,让肯尼亚留学生结下中国缘分。
2017年5月,一条由中企承建的现代化铁路——蒙内铁路在肯尼亚通车,将该国首都与最大海港间的陆上交通时间缩短一半,成为中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成功典范。
在蒙内铁路开通前,北京交通大学与承建蒙内铁路的中国路桥公司共同开展项目,为肯尼亚乃至东非区域铁路运输行业输送管理人才。
卡里乌就是其中一员。2017年,他来到北京交通大学学习铁路管理知识。2021年本科毕业后,卡里乌回国在蒙内铁路工作了两年,之后又回到中国母校深造。
卡里乌的经历,可以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一个缩影。
十多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光明行”“鲁班工坊”及“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等民生合作品牌备受欢迎,搭建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
这条“幸福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式现代化。
过去几年里,卡里乌去了许多中国城市,参加了许多专业论坛。通过学习交流,他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一个科技迅速发展、创新不断涌现的中国。
“现在,中国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走在先进行列,尤其是储能和光伏方面。”2018年,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杜乔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到中国留学,在北京交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专业。如今,杜乔正攻读研究生,研究储能相关方向。
在他看来,在中国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希望在这里学习更多先进科技和经验,将来带回自己的国家。
过去,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主要关注传统领域。如今,共建“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兴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涵盖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多方面。
2024年12月召开的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
如今,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正越走越宽广。
这条“幸福路”,让命运与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中国的学习并不容易,但我的中国同学们帮助我很多。”来自肯尼亚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盖舒雅说,蒙内铁路让非洲不同国家连接在一起,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关系更加密切。
“中国要做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会邀请不同国家的专家一起讨论,把大家的想法集中到一起,有事商量着干,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做法。”卡里乌说。
在卡里乌看来,文明间的交流互鉴非常重要。就像非洲有句古老谚语所说的:“若欲速达,宜独行;若思致远,必偕众志而成。”
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提高了共建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向外展示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更清晰表达了中国谋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初衷和理念。
越来越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也侧面反映出,中国所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袁秀月
|校对:阚枫
|视觉:雷宇竺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也有人经过考虑后选择了放弃“商转公”,邢先生是其中之一。“因为我的房贷已经还得差不多了,去公积金中心咨询后一算,转后的利率差也就1%左右,总共省不了几万块钱。工作人员也建议,如果房贷还剩下十几、二十几万元的话,利息其实基本都还完了,转的意义不大。”
中缅“胞波”情谊深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最希望缅甸尽快实现稳定,与缅甸一道合作共谋发展的态度永远不会变。这既体现在国家层面,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真诚态度,因为“共同安全”在中国社会内部有广泛而坚定的共识。但我们实现它的方式决不是以强力去干涉他国内政,甚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改造别国,这样的事情中国过去和现在没有做过,将来同样不会这么做。我们的选择是以老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尽可能消除民生痛点,打击缅北诈骗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